新華社 2021年11月11日
使用數字人民幣消費券、花數字人民幣騎共享單車……數字人民幣正日漸融入百姓生活。不過,對于這種新鮮的支付方式,不少人心中仍有部分疑問,那就聽聽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的權威回應吧。
數字人民幣的發(fā)行規(guī)模會有多大?
經過數年努力,我國數字人民幣試點已經形成“10+1”格局,包括10個試點地區(qū)及北京冬奧會場景。截至今年10月8日,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過350萬個,累計開立個人錢包1.23億個,交易金額約560億元。
目前,數字人民幣仍處于研發(fā)試點階段,發(fā)行規(guī)模相對有限。但隨著今后試點范圍不斷擴大,數字人民幣的發(fā)行規(guī)模能否滿足百姓需求?
“我們始終強調,央行數字貨幣的使用和推廣應遵循市場化的原則。也就是說老百姓需要兌換多少,我們就發(fā)行多少。”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在芬蘭央行新興經濟體研究院成立30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視頻演講中,給出了明確答案。
數字人民幣與實物人民幣并行發(fā)行。有人擔心:如果要多少有多少,會不會引起“貨幣超發(fā)”問題?
不用擔心,人民銀行在設計相關制度規(guī)定時,已經充分考慮了此類問題。
首先,數字人民幣采取雙層運營體系,由人民銀行實施中心化管理。易綱表示,消費者使用數字人民幣時所接觸的商業(yè)銀行和支付機構只是“中介”,為公眾進行數字人民幣兌換并提供支付服務。人民銀行在數字人民幣投放過程中仍處于中心地位,保證對貨幣發(fā)行和貨幣政策的調控能力,可以避免出現指定運營機構“貨幣超發(fā)”問題。
同時,數字人民幣主要定位于現金類支付憑證(M0),不計付利息,老百姓自然不會把大量存款兌換為數字人民幣,也不會引發(fā)金融脫媒,降低貨幣政策傳導效率。
此外,設置數字錢包余額上限、交易金額上限等舉措,能有效降低擠兌等風險。
人民幣現金還會存在多久?
有人認為,隨著數字人民幣的普惠性和可得性不斷提升,會逐漸替代現金。人民幣現金是否會退出人們的生活?
“中國地域廣闊、人口眾多、區(qū)域發(fā)展差異大,這些因素以及居民的支付習慣決定了在可預見的將來,現金仍將長期存在?!币拙V明確表示,只要存在對現金的需求,人民銀行就不會停止現金供應或以行政命令對其進行替換。
當前,老年人在移動支付領域的“數字鴻溝”窘境不可忽視,相當一部分老年人難以享受數字人民幣的高效便捷。與此同時,在一些相對偏遠或貧困地區(qū),電子支付機具的布設也很難達到全覆蓋。因此,不少人對使用人民幣現金仍有需求,應該尊重他們的支付選擇??梢姡瑢嵨锶嗣駧啪哂衅渌Ц妒侄尾豢商娲奶匦?,實物人民幣將與數字人民幣長期并存。
最新消息